申城的初冬季节,各色各异的秋叶绘就一幅色彩斑斓的动人画卷。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树木保护行动系列课程在此时拉开帷幕。从事城市树木保护的研究人员们化身自然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不一样的自然体验。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体验公园城市建设成果,保护城市的绿色乡愁,助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让“城市中的自然”成为“教育的大课堂”,在11月24日,“城市树木保护行动”自然教育主题公益活动在嘉定古树公园、黄浦瑞金二路林荫片区、杨浦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同步举办,共计近130余位市民参加。
在充满历史韵味的嘉定古树公园,0001号古银杏悄然“换装”,作为申城最年长的古树名木,它正以一年中最美的姿态迎接我们的到来。在这节特别的自然课程上,古树专家细心讲解了它的保护历史古树,展现了古树名木数字化的 “小秘密”,并邀请青少年们化身古树普查员开展了实地调查,分组游戏的方式体验古树管理的真实场景。
在独具海派风情的黄浦瑞金二路林荫片区,行道树管理专家讲解了上海林荫道建设历史,邀请青少年们从城市规划的角度一起讨论行道树树种的筛选方案,并实地来到思南路、复兴中路和复兴公园,开展一场林荫树种的数据采集,并写下贴心的保护建议。
在自然野趣著称的杨浦新江湾城生态走廊,城市中昆虫“朋友圈”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课程上,植物保护专家邀请青少年们扮演“害虫侦探”助手,以分析“案发现场”,寻找“嫌疑虫”,正确认识昆虫与树木之间的关系,发现借助天敌防治虫害的 “应对策略”,并深入绿色防控示范区,了解生物防治的方法和理念,增强了尊重生命、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让“城市中的自然”成为“青年的大课堂”,让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在青少年们心中生根发芽。本次课程在市科委2023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支持下,未来还将融合城市本底的生态资源,继续推进青少年科普课程研发和实施,以期通过真实的场景设计和科学的实践调研,不断启发青少年探究城市树木保护新方向,引导中小学生关心和保护身边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在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一批批栋梁之材。
此次公益活动由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工会指导,由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和上海城市树木生态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嘉定区园林绿化管理所、杨浦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杨浦区新江湾城街道办事处、黄浦区绿委办、黄浦区林长办和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党工委协办,旨在整合行业生态资源,更好地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助力本市生态文明教育,更好地发挥“行业所能”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